首页> 新闻中心 > 产品知识 > 砂石过滤器---砂是过滤器堵塞的原因

砂石过滤器---砂是过滤器堵塞的原因

2025-09-08

砂石过滤器就像水系统的“肾脏”,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不同粒径的石英砂作为滤料,形成一个多层孔隙的过滤床,来截留水中的杂质。当这个“肾脏”堵塞时,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 “吃了不该吃的东西”、“本身结构不好” 或 “排毒功能跟不上”。

具体来说,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原因:

一、源头问题:进水水质太“脏”或成分复杂

这是最核心、最常见的原因。过滤器负担过重,超出了其设计处理能力。

1. “泥沙俱下”,负荷过重:水源中悬浮物(如泥沙、黏土、有机碎屑)的浓度远超过滤器的设计处理能力。大量杂质短时间内涌入,迅速填满了滤料之间的空隙,就像给过滤器“喂撑了”,导致表层快速堵塞,水流无法顺畅通过。

2. “胶状物”缠身,黏附堵塞:水中的藻类、微生物及其分泌的粘液性物质,以及铁、锰离子氧化后形成的氢氧化物胶体。这些物质不像颗粒物那样松散,而是具有粘性,会像“胶水”一样包裹在砂粒表面,并相互粘连,形成致密的滤饼。这种堵塞不仅发生在表层,还会深入内部,非常顽固,常规反洗难以清除。

3. “水垢”凝结,结块硬化:在处理硬度较高的水时,水中的钙、镁离子会在温度或pH值变化下析出,形成碳酸钙等水垢。这些水垢会逐渐沉积在砂粒表面,如同壶里的水垢一样,将原本松散的砂石“胶结”成硬块,极大地减少了过滤通道。

二、自身问题:过滤器“身体有缺陷”

全自动反冲洗砂石过滤器本身的设计或状态不佳,导致其“先天不足”或“后天失调”。

1. “骨架”搭错了——滤料级配不合理:

   · 理想状态:滤床应该像多层筛网,从上到下,滤料粒径由小到大(细砂→中砂→粗砂→砾石)。这样杂质能逐层被截留,纳污能力强,且易于反洗。

   · 堵塞状态:如果级配错误(如上下层装反或只有单一粒径),要么是表层粗砂拦不住小杂质,导致杂质深入内部形成深层堵塞;要么是孔隙大小一致,纳污空间小,很快被堵死。

2. “心脏”无力——反洗系统效能不足:反洗是过滤器的“自我清洁”过程。如果反洗水泵或风机的功率不足,提供的水流速度和空气擦洗力度不够,就无法使滤床充分膨胀、流化。杂质没有被剧烈搅动并冲走,只是“晃了一下”又沉淀回去,清洗不彻底,堵塞物逐渐累积。

3. “体型”太小——选型与流量不匹配:选择的过滤器规格太小,而实际需要处理的水量太大。过高的流速会将杂质强行“砸”进滤层深处,而不是在表层被有效截留,造成快速且难以清洗的深层堵塞。

三、管理问题:日常“维护与操作”不到位

这是导致问题恶化的关键人为因素。

1. “不按时排毒”——反洗频率与时长不足:没有按照压差或运行时间及时进行反洗,等到出水明显变小或压力很高时才操作,此时堵塞已经非常严重。或者反洗时间太短,草草了事,未能彻底冲洗干净。

2. “从未换过血”——滤料老化与流失:滤料在长期反复的反洗过程中会磨损、破碎, finer的颗粒会流失。这破坏了原有的级配,降低了孔隙率。从未补充或更换过滤料,过滤器一直处于“亚健康”状态,堵塞风险大增。

3. “第一道防线失守”——预处理失效:砂石过滤器通常不是第一道关卡。如果前面的拦污网、旋流除砂器或沉淀池等预处理设施失效,让大量的粗颗粒、杂草等直接进入,会瞬间加重砂滤的负担,导致其迅速堵塞。

总结一下: 解决堵塞问题,首先要分析进水水质,判断是泥沙多、藻类多还是铁锰高;其次要检查过滤器本身,看级配是否正确、反洗是否有力;最后要审视操作规程,确保及时、彻底地反洗,并做好预处理和定期保养。